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2021年-2030年,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建设与完善,各方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也在积极组建,养老产业正向着多元化发展,社会资本逐渐开始进入养老产业。但投资与风险相伴,养老产业中的投资风险也应该予以重视。
□郑伍娇
多年积蓄为养老,一朝被骗绝望轻生
2021年1月,一个寒冷冬日,老人A脱下衣服纵身跳入江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事情缘由是这样的:老人A没有自己的子女,妻子从上一任婚姻中带过来的孩子跟他并不亲近,老两口需要用多年务工获得的所有积蓄,来为他们后半生的养老做打算。
老人A在听到养老企业B的宣传后很动心。养老企业B广告宣传是这样的:“预存3万元可获得一张床位,床位费9折;存11万元能得到一张‘***居住证’,床位费7折;如果不入住,这还是一份分红型的养老产品,每年返还一定比例的福利金,且合同到期本金如数返还。”老人A觉得很不错,于是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投进了养老企业B,憧憬着将来的夕阳红岁月。可事情并未像养老企业B宣传的那样美好,2020年7月,养老企业B的***人投案自首,其涉嫌非法集资3.2亿元以上,老人A的钱就在其中。而不久前老人A的老伴因糖尿病并发症住进了医院,医院催缴电话不断打来,他无力缴纳治疗费用,短期也难以要回投资的钱,一时悲愤交加,在绝望中选择跳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温情蜜语套路深,诱人上当花样多
把自己的养老金投入养老企业B的类似老人还有很多,可见该机构的套路很深。据了解,该企业的手段主要有以下这些:一是打温情牌。利用现在社会老龄化的特点,殷勤献温暖,主动跟老年人走近关系,在生活等各方面给老人陪伴,慢慢取得老人的信任,再跟老人去渗透其机构的“美好图景”。二是打利益牌。该养老企业的业务员往往跑到老人密集的居住区散发宣传单,套近乎,给予小利,然后带着他们到水库边看养老公寓,推销养老公寓床位。等到了公寓里,谨慎的老人开始推脱,说自己暂时不打算住养老院,没想到,这反而正中销售员下怀。销售员说:“不住没关系。你现在交钱成为我们会员,要是这3年你都不住养老院,到时候我们就把本钱还你,你交了本钱,我们每年还返你7%-10%的福利消费金当利息。除此之外,现在每交1万元,还可当场返200元-400元的红包。”以此来诱惑老人进行消费,尽快成为会员。三是打政府牌。如果还有老年人将信将疑,这些销售员就会搬出“政府支持”的“金招牌”来:“公寓当年的揭牌仪式,上了县城C的政府官网,当时还有***来剪彩,公寓里边,也住着退休老干部。”到了这一步,部分老年人可能不会再仔细核实、认真分辨,疑心大减,有些对金融犯罪套路不了解的老年人,可能就会不幸中招,逐步掏钱入会。
但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打碎了这些老年朋友们的美好愿望。2020年7月,养老企业B的***人投案自首,涉嫌非法集资,同月,C县公安局发布通告对该老年公寓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已抓获该公司法人代表在内的多名犯罪嫌疑人,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财产。
不识风险不维权,不良企业乘虚而入
该养老企业在此次金融犯罪过程中能成功骗取老人,除了套路深,原因还有3个:
1.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养老企业,在整个运营过程中面临回本周期长的问题,于是预售、预租养老床位成为了一种低成本获取资金、保障运营的方式,这种提前预售、预租的方式将会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企业以可乘之机。
2.消费者:养老骗局迭代更新,不法分子开始有针对性地设计圈套,老年人在面对这些养老公寓推出的金融产品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此外,个别消费者在遇到问题后不知道怎样正当地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如果选择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容易酿成悲剧。
3.法律规定:当资本触及到养老领域后,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法律难以迅速跟上犯罪手段的变化,监管部门需要时间去探究和摸索,行业监管政策及相关的法律规定都亟待建立、健全及完善,导致个别不良企业趁机诈骗。
多方合力促规范,多措并举识风险
监管部门要根据市场现状强化事前监管,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养老产业的准入机制。例如,可要求相关企业备案或缴纳风险保障金等方式来减少不良企业乘虚而入,尽量避免投资风险的出现。
正规养老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单位可通过举办养老知识讲座、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等方法加强对老年人养老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投资知识和维权途径,增强其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降低不良投资对其带来的损失,保障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我国老龄化的具体特点,不断完善相应的养老保障机制,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老人的子女也应力所能及地给予老人陪伴和关爱,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各种防范诈骗的技巧和正确的维权方式。
老年人群体自身要主动学习,通过多种可信的渠道去更多地了解各种诈骗形式及正确的维权方式,不断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增强辨别诈骗手段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贪恋小恩小惠。